第四章系统与理解层次
用理解层次发展出来的计划最有推动力,也最具从根本上改变人生质素的可能。从自己理想的身份发展出来的环境及行为层次的计划,可能会与现实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挑战性,但是也具有深远的提升潜力。再加上其他NLP技巧,你会发现这样策划人生最具意义,同时也最有可能成功。
一只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气象学家洛伦兹早在1963年就提出来的一种效应,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相关相连、相克相生的实际存在。一个人生于宇宙之间,不可能脱离其他人事物的影响,也不可能完全不影响其他人事物。因此,只有充分尊重这种系统性,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达到天人合一、内外和谐的境界。大脑处理事情时,会有六个不同的逻辑层次,从低到高分为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身份、系统。理解事物,同样要从系统的、整体平衡的角度入手。当一个人越能站在较高层面上理解事物时,他越能照顾全局,越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系统”和“三赢”
什么是“系统”和“系统性”?
“系统”是由一个以上的部分组合而成的整体,这些部分都对这个整体的存在有其意义,所有部分的运作保证了这个整体的继续存在,其中每一个部分的改变,都会导致整个整体出现改变。世界上任何的人事物,皆是某个系统中的构成单元。一件事物,可以同时是多个系统的构成单元;一个系统也可以是一个更大的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人也是一样,他可以是一个家庭中的丈夫,同时是一个更大的家庭中的儿子。而同时,他也是某家企业的一个员工、某个团体的会员、某个城市的市民和某个国家的公民。生存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必然地处在一些系统中。他在系统里与其他人事物的关系,决定了他在这个系统中能否生活得惬意。
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由很多器官组成。而每一个器官本身又是一个系统,由很多细胞组成。而每一个细胞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因此,有人说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宇宙,甚至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小宇宙。其实,宇宙就是我们已知世界里最大的一个系统,包括了所有已知的比较小的系统。
“系统”一词的英文是System。从“System”这个词引申出来的其他词,较常见的是“Systematic”,意思是“有法则的;根据一个计划或程序来考虑或者完成”(methodical; done or conceived according to a plan or system—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就是我们所说的“按部就班”的意思。
较为少见的是“Systemic”这个词。“Systemic”与“Systematic”的意思很不相同。“Systemic”的意思是:“关系到整体的,而非只限于局部”(of or concerning the whole body, not confined to a particular part—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就是“从系统的角度看”,简单一些,就是“系统性”。
例如,我为了美味而吃过量的食物,忽略了肠胃的辛苦;为了赚钱而冷落了家庭;为了快点完成交易而亏本卖出产品,从而不顾企业的利益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只注重局部而没有兼顾系统的例子。
LP的著作和课程里,代表“系统性”的词是“Ecology”,也就是“整体平衡”。
NLP早期的发展,受到著名的心理学家格雷格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很大的影响。贝特森研究的范围包括“神经机械学”(研究机械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信息传送及控制的科学)。“信息传送”不能脱离“系统”的概念。同时,NLP的诞生源于对三位心理治疗界顶级大师成功之处的深入研究,进而发展出一套又一套的概念和技巧来。而这三位心理治疗师超越他们的同行的理由,就是他们对“系统”有强烈的意识。
学习NLP的人,都被那些概念和技巧深深地吸引。可是,每当使用者忽略了对“系统”的注意,便没有满意的效果出现;而每当使用者注意“系统”的重要性,给予其应有的尊重,效果便来得强烈和完满。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学了NLP技巧,但使用技巧时效果却不显著。
从上面我们知道,NLP的发展基础是肯定“系统”的重要性的。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热心传播NLP的人,错误地认为技巧最为重要。他们以为只要掌握了技巧,便是掌握了NLP的精髓。他们在教授NLP的时候,强调每一个技巧的独立性,强调技巧中的每一步怎样做,而忽略了整体的平衡。
整体平衡与“三赢”的概念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罗伯特·迪尔茨、托德·爱普斯坦和朱迪·德罗齐耶成立NLP University,致力推广注意整体平衡的,即所谓的“系统性NLP”(Systemic NLP)。这个方向,马上得到NLP界内一些具有领导地位的学府的认同,包括NLP Comprehensive, Anchor Point Institute等。
这一个派系的NLP,是我认同的NLP,也是如今NLP世界里的主流。它强调“整体平衡”的重要性,并且否定任何不顾“整体平衡”的NLP概念和技巧。“整体平衡”包括:
本人内心的完整性:我是否身心一致、内外如一?例如,很多人不能成功戒掉抽烟的习惯,就是因为内心总有一个部分在坚持下去,尽管其他部分认同抽烟对健康不好、应该戒掉。
对方的完整性:有没有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允许他有与你不一致的部分?例如,我是否坚持对方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两个人相加而产生的“我们”:其中有没有足够的共同信念、共同价值?例如,当我与你谈话的时候,我是否在说一些两人都感兴趣,或者有好处的话题,或是我只理会自己的需要?
以上的三个系统,对更大的系统来说(公司、家庭、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是一份怎样的关系呢?例如,我与太太离婚的决定,对孩子会有些怎样的伤害?又如,与供货商的秘密协议,对公司会有什么不利?
忽略了上述四个系统的整体平衡,就算是一次普通的对话,也不会有真正的效果,就算有,也不长久,就算长久也必然有后遗症。教授和运用这些概念与技巧的朋友,更要注意系统的重要性,否则不会有什么效果;就算有,也不会怎么好;就算好,也不会长久。
NLP的概念和技巧里,充满系统性的考虑。把系统性的意义简单地表示出来,就是“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
“三赢”指的是三方面都有良好的、满意的结果。
简而言之,这三方面是:我好,你好,世界好。这个三赢观念,可用于任何与人接触的情况,因此可以改写为很多不同的文字版本,但是其含义清楚简单,人人能理解、人人都能做到三赢,事事也都可以做到三赢。过去曾经有人强调双赢,双赢不够,应该是三赢。本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技巧,都包含了三赢的观念。
NLP的学问强调“整体平衡”,那便是三赢的意思。其实,整体平衡也有“外整体”与“内整体”之别,例如,你现在有移民加拿大的念头,你会想到这件事对一些你在乎的人会有什么不良的影响,这便是“外整体平衡”。学会了一些NLP技巧之后,你也会走入内心问问自己:里面有没有一些部分不大愿意接受移民的行动?你也许会涌起一些烦厌的感觉(麻烦太多了)、不舍的感觉(这里有这么多好友和同事),甚至担心的感觉(金钱上、工作上的顾虑),这便是“内整体平衡”。内外整体都达到平衡,做事才能全力以赴,事情才会顺利发展,我们才能够有成功快乐的人生。
三赢也就是“理解层次”中站在“系统”的层次处理问题。
系统性在不同人群与场合的运用
从个人角度看NLP的系统性
NLP假设一个人的潜意识有很多个部分,分别掌管不同的功能。例如,在情绪管理方面,谁都知道当一个人陷于情绪困扰之中时,是没有办法好好地想出对策的。在我发展出来的“逐步抽离法”里,运用系统性的概念,可以把情绪划拨给负责情绪的潜意识部分进行处理,因而,让潜意识里负责思考解困的部分发挥其能力。这个技巧能够帮助一个人很快便从负面情绪中抽离,虽然引起情绪困扰的事情没有解决。
从生理及脑神经科学的角度看,这是完全成立的。在大脑中,“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负责情绪,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部分在“前额叶”(frontal cortex),每当“边缘系统”活跃时,“前额叶”就无法活跃。这个机制,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给人类最大的生存机会,是根深蒂固、曾被认为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凭着“逐步抽离法”里的简单步骤,我们可以在脑里把主导大局的中心点从“边缘系统”移至“前额叶”。“逐步抽离法”“自我整合法”等技巧,都是运用上述概念的例子。
在销售工作里运用NLP的系统性
这里介绍一个“身份认知”(perception of identity)的概念,让大家认识在业务销售的工作中,有意识地锁定本人及对方的身份,能够怎样对销售的结果产生影响。
当一个业务员面对着一位顾客或“准顾客”的时候,他俩构成了一个系统。系统内的任何活动,都会影响系统中其他部分,甚至整个系统的改变。
当业务员们被问到对方是谁的时候,都会马上一致回答:“顾客”。但是,当再被问到“顾客”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不同的回答,更有些业务员不能马上清晰地说出来。至于本人对对方来说又是谁,身份比对方高还是低,如果业务员没有注意这些问题,他就会错误地塑造出一个使销售过程困难的系统模式。反之,有了正确的身份定位,业务员的工作会事半功倍。
在培训工作里运用NLP的系统性
培训师应该教他认为学员需要的东西,还是学员认为自己需要的东西?有些培训师也许觉得他已经了解学员的实际需要,只不过学员自己不知道而已。可是,如果无法令学员有认同的感觉,学员不能产生兴趣,便只会抗拒、逃避。
如果一个培训师在整个课程里,只强调在指定时间里把安排了的内容讲完,甚至没有时间给学员发问、练习、交流,他可能是没有注重培训工作里的系统性。
最能够了解学员需要的机会,就是留意学员提出的问题。越是糊涂、奇怪的问题,就越是学员想把内心告诉你的表示。这时也正是他最需要支持鼓励的时候。当一个学员这样发问时,如果他看到导师认真、接受和肯定的态度,他便会有更大的勇气把内心的困惑拿出来处理。一个提问和回答都十分有逻辑性、严谨的课程,我认为只有表面的价值,参与者不大可能有很多实质的提升。因为这样的问答,只显出双方都懂得些什么,没有触及不大懂的东西。而提升,总是经由不懂才能达到。
所以,成功的培训师,都必然注重课程中的系统性。
另外,培训师与学员构成的系统有三个部分——培训师、学员、整体。培训师可以在这三个方面运用NLP的概念和技巧。
本人:提升培训师本人的能力,包括表达和接收信息、诱导学员思考、控场、管理本人情绪、处理学员情绪、解决实时出现的问题等。
两者之间:培训师对学员的引导和互动工作,也就是在我的“培训师技巧课程”里所说的“学员状态调控”:培训师怎样做,去把学员的状态维持在“感兴趣、轻松、接受”里。
对方:培训师把那些概念和技巧灌输给学员,让学员本人能够凭着这些概念和技巧而有所提升。
在心理辅导工作里NLP系统性的显示
辅导是运用一些语言和行为,使受导者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从而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建造出成功快乐的人生。简单地说,辅导就是“助人自助”。
NLP假设一个人的潜意识有很多个部分,各有其用途,但全部都是为了让这个人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NLP称之为“正面动机”)。有些时候,潜意识会误用一些得不到良好效果的做法,去企图实现那些正面动机,在没有更好的做法出现之前,潜意识会坚持那无效的做法。
也有些时候,潜意识的一个部分会有一套想法或做法,而另一个部分却有另一套相反或者对立的想法或做法。这样,我们便会感到内心有矛盾冲突。运用我发展出来的“自我整合法”,我们可以干脆地接受这两个部分的存在,找出这两个部分的正面动机的一致性,因而使这两股力量从对抗变成联手,这样,我们便会变得更积极、更有力量,因而,会做得更多更好。
大脑处理事情的逻辑层面:理解层次
什么是理解层次
我们的脑有六个不同层次去处理事情及问题,称为理解层次
注:罗伯特·迪尔茨发展出来的理解层次之最高层是spirituality,我原来把它译为“精神”。自从接触了罗伯特·迪尔茨的“家庭系统排列”,我认为译为“系统”更能表达其意思,并且去掉了超现实的含义。
◇ 系统:自己与世界中的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人生的意义)
◇ 身份:自己以什么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我是谁,我有怎样的人生)
◇ 信念:配合这个身份,应该有什么样的信念和价值观(应该怎么样、什么重要)
◇ 能力: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选择?我已掌握、尚需掌握哪些能力?(如何做,会不会做)
◇ 行为:在环境中我们做的过程(做什么,有没有做)
◇ 环境:外界的条件和障碍(时间、地点、人事物)
一般的情况下,如果只牵涉到个人方面,我们只会用到较低的五个层次。当一个人觉得有困难时,我们若能够找出困难在哪一个层次的话,便能更快、更有效地帮他找出解决办法。
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老师不同层次的看法:
环境:“这不是他的错,教室里的噪声很多,而学校总有些使学生分神的事情发生!”(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小)
行为:“他这次准备得不好。”(把责任推给孩子了)
能力:“他对数学一向都领悟得很慢。”(不只是这次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一般的能力、意义的层次,范围大了)
信念:“考试不大重要,重要的是他对学习有兴趣。”(范围更大,涉及价值观了)
身份:“他不适合学数学,他太蠢了。”(这个层次比刚才四个更高,是因为所说的指向他的人的本质: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层次越低的问题,越容易解决。当问题升至信念或身份的层次时,解决便会困难得多。一般来说,一个低层次的问题,在更高层次里容易找到解决方法。反过来说,一个高层次的问题,用一个较低层次的解决方法,难以产生效果。除了用它来理解问题的解决可能之外,理解层次尚可以被应用在以下方面:
手上有一个重要计划,可以按照理解层次的次序,由低至高,逐层做一次检讨。
自己被一件事情困扰时,可以按照理解层次的次序,由低至高,搜索问题的根源,进而思考解决方案。
引导朋友或下属处理问题时,也可以运用理解层次找出问题所在。
更多的例子:
理解层次与成功人生的关系
你去问问身处困境或者不满现状但是苦无突破的人,他们往往给你的答复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际遇不好”“受环境所限”,或者“条件不够”等。他们所指的或者是已经安定了一段时间,不敢放弃工作或者某些既定利益,或者是时间不适合,没有钱、技术、人才和市场,或者是没有给他们机会、没有碰上适合的人和事,等等。
这些人都已经被困在“环境”层次上的一些框框里,不肯也不敢把它们打破。在这些框框里面要有满意的改变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为了保存这些环境层次的框框不变,他们会用以下的方式去处理其他层次(其实就是让环境层次去支配其他层次):
这样的人生当然辛苦。这类人会有很大的无力感,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世界改变了,其他人有所不同了,他们才会有更好的日子过,而一个人是不能改变其他人的,所以他们充满着无奈和愤慨。原因就是:他们坚持被环境的因素所控制。
成功快乐的人生是可以策划和实现的,但必须从身份开始。最容易的做法是给自己定下一个时限,例如三年,问问自己三年后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人生,然后循着理解层次一级一级地策划。
用理解层次发展出来的计划最有推动力,也最具从根本上改变人生质素的可能。从自己理想的身份发展出来的环境及行为层次的计划,可能会与现实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挑战性,但是也具有深远的提升潜力。再加上其他NLP技巧,你会发现这样策划人生最具意义,同时也最有可能成功。
以下的例子显示从下至上的人生策划无效:
环境:我在XX公司担任XX工作,上级是不讲理的人,每天遇到的顾客都骂我。(描述现在的情况)
行为:我每天努力把工作做好,虽然没有乐趣可言,但如果能把工作更快完成也许会少挨点骂。(在那些环境框架划定的界限中活动)
能力:我会去学习更多的技巧以应付环境的需要。(没打算跳出来,而只能更适应那些框架界限而已)或者,我不知该学些什么才会有用。(向框架界限投降了)
信念、价值:再学也没有用,世界就是如此艰难。或者,做人应该安分守己;(信念)改变要冒太大的险,万一失败怎么办?或者:平稳最重要。(价值)
身份:我没有这种命,我的运气不好,我接受一个平淡的人生。
更有效的策划是:
身份:三年后我将是一个怎样的人,想要有怎样的人生?
信念、价值:一套怎样的信念和价值观最能帮助我达到这个身份?例如:什么是必然肯定的?我要相信一些什么原则和规律?什么是最重要的?这样的人生会给我一些什么?我应该放弃些什么,坚持些什么?
能力:为实现这套信念和规条,我可以有些怎样的不同做法?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我不可以做?需要掌握一些怎样的能力?要学些什么技能?怎样去设计一套策略?
行为:怎样做?第一步是什么?编一个时间表及行动计划。
环境:我认识的人或公司中,哪些最能帮助我达到这个目标?哪些事物我可以运用?什么时候最适宜展开那计划?在什么地方?
深层需要
以下是一次虚构的街头访问:
问:“先生你好,请问贵姓?”
答:“我姓韩。”
问:“韩先生,假如你今年可以心想事成的话,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答:“我希望今年的生意扩大一倍,赚更多钱。”
问:“‘你的生意扩大一倍,钱也赚更多’,能够为你带来些什么呢?”
答:“我会买房子,也会换一辆更大的车子。”
问:“‘买房子、换大车子’能够为你带来些什么呢?”
答:“那么,我的家人就可以过得更开心了。”
问:“‘你的家人过得更开心’又能够为你带来些什么呢?”
答:“那么,我就会觉得尽了我的责任。”
问:“那份‘尽了责任’的感觉又能够给你什么啊?”
答:“那么,我就会觉得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问:“那份‘满足感和成就感’又能够给你什么啊?”
答:“那么,我会觉得我的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把韩先生的答案用理解层次分析,会是这样:
身份:成功快乐的人生
信念、价值:尽了责任、满足感、成就感
能力:家人可以过得开心
行为:买房子、换大车子
环境:生意扩大一倍、赚更多钱
如果你用同样的方式去问每一个人,他们的答案,尤其是在开始时,会很不同,但是,都会像韩先生的答案一样,一层一层地从下到上进入理解层次的第五层。
你问对方时,除了上述的两个问法(“……可以为你带来些什么”和“……可以给你什么”)之外,还可以试用以下的问法:
“……其中什么对你最重要?”
“……是一份怎样的意义?”
“因为……你会得到些什么?”
这些问法,都会帮助你找出一个人做某件事背后的动机,也就是推动他去做的价值观。而凭着不断地找出动机背后的动机,我们可以找出一个人支持某些行为的深层需要。深层需要就是在信念、价值、身份甚至系统层次的动机。
细心分析韩先生的答案所形成的理解层次,我们可以看到:
◇ 环境、行为和能力层次的动机,都是韩先生身体以外的因素,即韩先生外面世界的人事物;而当进入信念、价值和身份的层次,便是韩先生的内心世界。
◇ 所有外面世界的追求,都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需要(深层需要)。
◇ 从下而上追求时,在当时可能会全力以赴,排除万难地去努力,但同时会感到很辛苦;但是,当由上往下回顾自己时,也许就会发觉曾做的或正在做的往往不是唯一的选择。“家人过得开心”不一定要“买房子,换大车子”,更不一定要“赚更多钱”;而“尽责任”包括的更远远超过“买房子”。所以,当在下层挣扎的时候,如果能走到上层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便会带来有效的突破。上一节的人生策划概念,便是同样的道理。
假如一个人的答案显露出某些层次的空白,这个人往往是正在迷惘中摸索,没有清晰的方向感,也没有效果。事实上,在这类情况中,这个人往往不会付出努力。现今的青少年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你问他今年的愿望,他会说“有公司聘用我”(环境),再问他“这会给你带来些什么”,他会回答说:“满足感、安全感”,或者“开心”(价值)。为什么“有公司聘用我”会得到“满足感、安全感”?其中欠缺了行为、能力和信念。
填补这三层的空白会是:
有公司聘用我(环境)——我便会天天做工作(行为)——我可以有所学习、交朋友(能力)——这样做会有前途(信念)——所以我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价值)
没有了中间的层次,就像要登上一座大厦的五楼而不经过二、三、四楼,是不切实际的。
跳出环境的局限
你可以试试以下的练习,帮助自己跳出一些环境框框给你的困扰。先找一张纸,写下一件你希望拥有,但却没有的事物,然后:
◇ 问问自己,如果有了那样事物,你会有怎样的行为,把答案写下。
◇ 看着“行为”层次的答案,问问自己:这些行为,提供你一些怎样的不同选择。(“使我可以……”)把想到的写下。◇
看着“能力”层次的答案,问问自己这些不同的选择,能够帮助自己实现一些怎样的信念,得到一些什么价值。这些便是那件你尚未拥有的东西所要满足的深层需要了。
◇ 为自己的深层需要,写出至少三个新的、不同的做法,它们都可以满足这些深层需要。(每个深层需要,都要至少三个不同做法。)◇ 在这些新的、不同做法之中,选出一项你认为最适当、最想做的,进行尝试。
理解层次贯通法
每一个运用过这个技巧的人都会为自己潜意识蕴藏的力量可以如此容易地被调动出来而感到奇妙,为之赞叹。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技巧的感受难以言喻,但感受颇深。
理解层次贯通法详细步骤
预先准备六张纸,上面分别写上: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身份和系统。把六张纸依次序排成一条直线铺在地上,每张纸间隔一小步的距离。受导者站在“环境”的纸外准备开始。
用这个技巧前,必须事先定下一个目标。这目标可以是受导者本人人生里的任何事情。
这个技巧可以自己做,也可以由别人引导去做。以下的话语,是出自辅导者口中,受导者不用说出目标的内容,辅导者也可以完全达到效果。
1.准备
“现在你站在这六张纸的起点,准备用这个技巧帮助自己有所提升。请你首先闭上眼睛,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安静下来。”(辅导者用语言引导受导者进行深呼吸,辅导者的呼吸配合受导者的深呼吸。)“现在,你把运用这个技巧所需要实现的‘目标’在心中默念一遍,让自己很清晰地了解这个目标是什么。当你准备好的时候,请点一下头,好让我知道应该继续下去。”
2.环境
“现在你踏上‘环境’的纸,请你想一想与‘目标’有关的人事物、时间、地点的资料。这个目标涉及一些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或处于什么环境,以及一些有关时间的问题,例如:你想在什么时候完成‘目标’?在什么时候开始有变化的出现?还有这个目标牵涉些什么事?什么物品?我想你用些时间把这些一一地想一遍。不用急,你有很多很多时间。只有当你已经完全地把有关的环境因素想过一遍,才需要点点头,好让我知道带领你继续下一步。”
3.行为
“好,现在请你向前走一步,踏在‘行为’的纸上。请你想一想,与‘目标’有关的事情,你现在是怎样做的?你过去是怎样做的?请你把现在的做法想一遍。只有当你已经完全地把过去和现在的做法想了一遍,才需要点点头,好让我知道带领你继续下去。”
4.能力
“现在请你向前走一步,踏上‘能力’的纸。在这里请你想一想,你曾经考虑过有些什么不同的做法,或者现在想考虑的?我也想请你想一想,你拥有些什么能力,能够帮助你达到目标?也想一想,你尚需一些怎样的能力,会对事情有帮助?你有很多时间,可以慢慢地、仔细地想,只有当你已经完全地想过一遍,才需要点点头,好让我知道带领你继续下去。”
5.信念、价值
“现在,你向前踏上一步,踏上‘信念、价值’的纸。在这里我想请你想一想这个目标应该是怎样的?有些什么意义?其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目标可以带给你些什么?你想从中得到什么?
“没有错,我想请你想一想关于这个目标的信念和价值。你知道绝大部分的信念和价值都是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所以,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但不容易用文字说出来。所以,不要去刻意找出文字的描述,我想你放松整个身心,做几个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潜意识的一点,对它说:‘让我感觉一下关于这个目标的信念、意义、什么是重要的……’这样反复对潜意识说话,好让潜意识清晰地让你知道它的信息。
“对了,再做几个深呼吸,以使一些你想知道的信息从潜意识升上来让你知道,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内那一点上,重复对潜意识发出邀请。不要急,你有很多时间。当你有一些感觉从身体内升上来的时候,点点头,让我知道应该继续给你引导。
“好了,你感觉到潜意识给你的信息了,有些人知道那是一些怎样的文字意义,有些人只有一些不能理解的信号或者只是一些感觉。这些都不重要,只要继续放松,让潜意识能够继续给你信息。只有当你觉得潜意识已经给了你足够的信息,才需要点点头,让我知道应该引导你继续下去。”
6.身份
“现在,请你向前踏在‘身份’的纸上,在这里,绝大部分的信息从潜意识升上来,都不能用文字表达或者清晰地理解。只要放松自己,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潜意识的一点,反复地对自己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我人生里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目标怎样帮助我实现这个身份?’放松自己,对潜意识说:‘请让我知道’(重复上述话语),不用急,让潜意识用些时间去与你沟通。有些人会看到一些景象,听到一些声音,也有些人会有一些感觉升起,不论你感到的是什么,当你收到那些信息的时候,当那些感觉涌上来的时候,点点头,让我知道。
“好,当你感觉潜意识已经给出完整、清晰的信息时,点点头,给我一个信号,让我知道应该引导你继续下去。”
7.系统
“现在,请你向前踏在‘系统’之上。在这个层次,绝大部分的信息不能用文字表达,我想请你再做三个深呼吸,把整个人放松,注意力集中在潜意识的地方,邀请它给你感受到这个层次的力量。
“这个层次,指的是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把注意力集中在潜意识,请它与你沟通,让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存在的意义,对这个世界来说,你可以产生的影响。不要企图找出文字的理解,这个层次的信息会超越文字的范围,很多人收到来自潜意识的信息是一束光、一些颜色,甚至只是一种感觉。不用急,只要放松自己,对潜意识反复地说:‘让我感受到在我人生之中,最深层次的力量是怎样的。’不要刻意地想任何东西,只要保持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潜意识的一点,与它沟通,当你有那份感觉涌现的时候,点点头作为信号让我知道。
“好,这份感觉出现了,继续放松,让它更为明显,使你感受得更清晰。现在我想请你做几个深呼吸,每次都用力地吸气,在吸气时感受一下这股感觉如何在身体里膨胀、变暖。
“这就是你(受导者的名字)的人生中最深层的力量。这股力量能够帮助你的人生更清晰、更成功、更快乐。继续做深呼吸,每次吸气时都使内里的感觉膨胀,变得更暖,直至充实了整个身体,继续吸气,让这份力量冲向四肢,直到每一只手指和脚趾,冲上头部,一直冲到头顶。这份力量是你需要的,在你生命中支持你去把每一件事做得最好的力量,是你最深层的力量。现在它与你连结在一起,以后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它。我想请你再用力地吸一次气,看看可否把这份力量增加至最大,对了,就是这样。(安装经验掣)好好地享受一下这份感觉,享受与这份力量连结在一起的感觉。当你觉得可以的时候,我想你慢慢地把身体转过去180度,但仍站在‘系统’的纸上。
“好,现在带着这份在你人生中最深层的力量,我想请你想一想你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感觉一下你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感觉一下你与其他的人事物,分享这个世界,你和它们加起来,也就是这个世界。感觉一下,你内里的力量,如何肯定你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当你觉得准备好的时候,点一点头,让我知道继续引导你。(继续按着经验掣直到完成,踏出‘环境’的纸)”
8.身份
“好,现在请你向前踏一步,踏到‘身份’的纸上。请你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你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带着这份人生最深层的力量,你怎样可以发挥你这个人的身份,使你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产生正面的、良好的影响?在你的人生里,你看到自己会因此而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无须开口说话,甚至无须在心里找出文字,允许潜意识运用种种不同的方式与你沟通,让它给你信息,使你更明白你的身份。
“不用急,慢慢地感受潜意识涌出的信息。只有当你感到足够时,才需要点点头让我知道继续下去。”
9.信念、价值
“好,现在请你向前踏一步,踏在‘信念、价值’的纸上。请你想一想,你可以怎样运用人生最深层的力量去支持你的身份?怎样的一套信念和价值最能帮助你成功?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可以带给你些什么?所有这些,对你的未来而言有一种怎样的意义?
“只有当你觉得准备好时,才需要点点头,让我知道你可以继续下去。”
10.能力
“好,现在请你向前踏一步,踏在‘能力’的纸上。你怎样运用你最深层的力量,配合你的身份,实现你的信念和价值,发挥你的能力?你所拥有的种种能力里面,什么最能帮助你、最有用处?你有多少个不同的选择可以考虑?还可以找出多少新的选择,使你有更成功、更快乐的人生?我想你好好地、慢慢地想一想,你有很多时间,所以不用急。只有当你已经完全准备好的时候,才需要点点头,让我知道可以引导你继续下去。”
11.行为
“好,现在,我想请你向前踏一步,踏在‘行为’的纸上。在这里,我想请你想一想,你怎样运用你最深层的力量,配合你的身份,实现你的信念和价值,发挥你的能力去做出最适当的行为?你打算怎样做?你计划怎样做?第一步会是什么?
“慢慢地想,只有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才需要点点头,让我知道我可以引导你继续下去。”
12.环境
“好,现在我想请你向前踏一步,踏在‘环境’的纸上。在这里,我想请你想一想你怎样运用你最深层的力量,配合你的身份,实现你的信念和价值,发挥你的能力,做出最有效、给你最大成功快乐的行为。在你的环境之中,有些什么最能给你帮助。
“慢慢地想,只有当你完全准备好的时候,才需要点点头,让我知道我可以引导你继续下去。”
13.完成
“好,现在,我想请你向前踏一步,闭上眼睛,吸一口气,感受一下此刻的感觉,感受一下内心的力量和很多已经清晰的事情。许多的感觉,好好地感受一下(放下经验掣),然后转过身,看着这六张纸,用眼睛重复刚才的过程。脚无须动,只用眼睛便可,重温刚才在每一张纸上时的内心变化和感受。慢慢地做,不用着急。当你结束时再让我知道。我们那时再谈谈刚才的过程。”
这个技巧可以用在解决人生任何问题上。受导者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想凭这个技巧而达到的目标)。无论开始时的目标是什么,到了“身份”的层次,其实都是运用受导者整个人的力量去找出解决办法,因为任何事都脱离不了本人的世界。若想这个技巧有显著的效果,需注意一些细节的掌握:
逐级引导,不要超越六个理解层次的任何一层。
辅导者应给受导者足够的时间去与潜意识沟通。最有效的做法是让受导者在准备好的时候用点头做信号,让辅导者准确地控制时间。
受导者往往在过程中(站在每一张纸上)闭上眼睛。辅导者应密切注意受导者的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的变化,例如:眼皮不断跳动。同时加上鼓舞性的语词(例如:“对了,就是这样”“好,做得很好”“继续,继续这样”……)
若在任何一个层次受导者没有进展,辅导者可选择以下任何一个方法去解决:
1.引导受导者退回上一个理解层次,在那里再仔细地想一次,取得潜意识的信息后再继续。
2.引导受导者走出六张纸所象征的六个理解层次,即是站了出来(抽离位置),从旁边看看情况是怎样,可以有些怎样的做法,等等。待有了新的启示,才再踏入刚才所站立的纸上,继续下去。
3.引导受导者集中精神先去放松自己,用深呼吸法、观心法等,使自己完全放松了,再把注意力放在对潜意识反复地说:“请与我沟通,让我了解你更多。”
若这些方法都无效,可考虑只用意识的理解能力去完成过程。大部分的受导者站在,“系统”位置后,转身返回的过程会进行得很快,甚至无须辅导者说任何话。这是正常而且是良好的现象。
很多受导者在“系统”层次时,对潜意识升起的力量会有各种强烈的感受,例如:眼泪大量涌出、全身发热、体内流动一股暖流、身体摇摆不定等。只要受导者没有恐惧或不良的表现,辅导者应鼓励和引导受导者放松,让自己完全地接受这份力量的提升和扩大。
当受导者在“系统”层次感受到潜意识的庞大力量后,辅导者为其安装经验掣,多为用手紧握受导者的手臂(注意左右手之安排以方便受导者转身回走为准)。这个经验掣应一直伴随着受导者,直到受导者回身走出最后一张纸“环境”后再放开。
拓展视野 企业文化与团队和谐
一个群体的文化,其实就是其成员的BVR(Believe、values、rules)重叠所得出的结果,也就是他们的共同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领导者的BVR对群体的文化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当一个群体中众人之BVR的重叠部分够深厚、够广阔和够浓重,也就是群体的共同信念与共同价值够强,其成员的向心力、归属感和积极性便会强。反之,若群体的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既浅又窄并淡薄,成员便会把注意力放在各自的非共同的BVR上。个体间会出现很多争执、冲突和自私行为,群体的目标也难以圆满地达到。
在人与人相处的环境里,必然有“我”“你”及“我们”三个部分存在。若是两人对话,“你”将是对方;若是一个群体,则“你”是所有其他的人。
“我们”由“我”和“你”组成,但“我们”并不简单地等于“我”+“你”。因为没有两个人是一样,因此,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和规条系统会完全一样。“我”+“你”是完全保留两个人不同的信念、价值和规条系统。一个良好的“我们”,应该包括了双方认为重要的BVR,但无法包括他们所有的BVR,因此一个有效的“我们”必须是“我”和“你”做出修正后组成的系统。
“我们”就像两手合掌握成拳头,两手虽各有不同,但合成的拳头却紧密有力,互相配合着对方的特质。
在任何由两个以上的人结成的群体里,大至两个国家,小至偶遇的两个人,包括部门、公司、雇员和顾客、上司和下属、朋友、夫妻,等等,若“我们”被彼此尊重,优先对待和支持,这个群体将强大,因而其中的每一个“我”可以健康和成功地存在。若每个群体成员把“我”的位置放于“我们”之上,“我们”将减弱,长久下去,“我们”将会失败、消减,因此,“我”将不能保存。
所以,保存“我们”,强化“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多,才是成功的方向。把这个概念放在工作中出现的情况里,我们便会很快找到解决的方向。
共同信念是每个人都支持的信念,共同价值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价值。任何人与人的沟通里,必有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的存在。在一家公司里,它们是公司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在一个家庭里,它们是维持家人愉快亲密地生活的基础;在一个社会里,它们是维持安定和繁荣发展的因素。
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往往存在而不被人察觉,这需要各人的留意,或者管理决策人士的刻意提醒。有时,它们更需要人们努力去创造出来。
有了足够的共同信念和价值,在需要配合、协调、相互支持的环境里,个人才会发挥所长,自发地把事情做到最好。
百家乐论坛-学海无涯百家无涯提示:
本文章百家乐论坛-学海无涯百家无涯分享。
论坛地址:【https://baijiale.blog】
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互联网收录,仅供娱乐和参考,文章内相关赌博行为一律与本站无关,如出问题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自重!!!